截至当地时间25日,亚马逊森林大火已经持续了足足20天。浓烟笼罩在距离火灾现场1700公里的圣保罗上空,有当地居民形容,“就像白天变成了夜晚”。
2019年8月21日,巴西罗多尼亚州韦柳港,由于森林大火,亚马孙森林被浓烟笼罩。
虽说着火这件事在雨林地区已是稀疏平常,按理说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但不同以往的是,此次火灾无论是在燃烧面积,还是持续时间上均较平时更为严重。此外,强风将燃烧烟雾从亚马逊和朗多尼亚州带到圣保罗等大城市,也引发了社交媒体对本次火灾的重视。
相关专家分析,本次亚马逊雨林大火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来自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INPE)的阿尔贝托·塞泽坚称,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有99%都是人为造成,“要么是故意纵火,要么是事故”。他表示,“今年亚马逊地区的气候和降雨量都没有异常,仅仅是略低于平均水平。旱季只会助长火势,而火灾的发生终究是由人类引起的,无论这种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
“砍伐政治”下,雨林火灾纪录创新高
亚马逊雨林是全球*大的雨林,占世界雨林总面积的一半,生产着大气层20%的氧气,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肺”。雨林横跨了9个国家,但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巴西境内。雨林物种丰富,被视为减缓全球暖化的重要帮手。
热带雨林起火本就是常见之事。根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巴西境内的森林着火点高达7.5万处,平均每月将近1万起火灾,其中逾半数着火点位于亚马逊雨林。
然而,仍有专家认定,本次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起于人为因素。这跟巴西当前的政治环境有关。
自今年1月巴西新总统博索纳罗登台以来,巴西的环保政策日益宽松。环保部门的罚款金额降到了11年来的最低,检查行动也下降了7成,甚至有新闻报道称巴西环境部长萨列斯正着手实现亚马逊雨林卫星监测的私有化……这些消极的环保政策,使得巴西农民认为得到了政府的“默认鼓励”,更在无形当中助涨了国内伐木者和农场主的嚣张气焰。 转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评论排行 |
|
|